山西省朔州市委非公和社會組織工委創新采取“四維同步”的工作方法,從多樣化選用、規范化管理、專業化培訓、制度化激勵4個方面同時發力,選優配強“兩新”組織黨組織書記,確保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有人抓、會指導、能開展、見實效。
多渠道選派,拓寬人選來源
樹好導向。突出政治標準,按照理想信念堅定、愿意服務奉獻,具有組織能力、熟悉經營管理,群眾威信較高、善做思想工作的標準,選配兩新組織黨組織書記,尤其注重從生產、經營、管理骨干中選舉產生,規模大、黨員數量多的企業由主要出資人擔任黨組織書記。
靈活方式。在企業內部選舉黨組織書記的基礎上,積極探索從黨政機關干部、國有企事業單位人員、黨務工作者和復轉軍人、大學生村官中推薦人選,或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黨務工作人才,再通過黨內選舉程序任職,優化黨組織書記隊伍結構,帶領兩新組織高質量發展。從市郵政管理局、稅務局、財政局選派黨組織書記,深入開展摸底排查,組建快遞行業黨組織、稅務行業黨組織、會計行業黨組織,有效推動了全市物流快遞、稅務師、會計等行業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。
筑牢基礎。進一步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和管理,為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夯實人才基礎,增強后備力量。定期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示范培訓班,有針對性地進行集中培訓,筑牢思想基礎。
規范化管理,督促履職盡責
健全制度機制。制定《朔州市非公有制企業基層黨組織工作規程(試行)》《朔州市社會組織基層黨組織工作規程(試行)》,從制度上對黨組織書記的選拔、使用、培訓、管理作出規定,為規范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提供制度保障。推行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書記參加或列席管理層重要會議制度,落實落細“雙向進入、交叉任職”。
細化考核管理。明確隸屬關系,開展黨組織書記日常監管和考核,對一些小微分散的、黨組織數量少的兩新組織,由鄉鎮(街道)黨(工)委、社區黨組織負責管理考核;對規模較大、黨員人數較多的,由縣(市、區)委工委直接管理考核;對律師事務所、互聯網企業等專業性較強、行業監管特點明顯的,由行業主管部門負責考核管理。
建立退出機制。堅持“抓兩頭、帶中間”的工作方式,對因黨組織書記履職不到位、不能勝任,導致“兩新”組織黨建活動無法開展、黨組織軟弱渙散等嚴重問題的,建立工委班子成員聯系點,派駐黨建工作指導員開展幫扶工作。
建立專業平臺。成立朔州市兩新組織黨務工作者協會,將初步確立的36個示范點黨組織書記納入會員單位,致力于打造集黨建業務指導、黨務工作者培養、黨員隊伍培訓等主要功能于一體的專業性平臺,推動形成爭先創優的良好格局。
專業化培訓,提升業務素質
抓實示范培訓。朔州市委非公和社會組織工委將兩新組織黨組織書記、黨務工作者和業務骨干的培訓納入工作計劃,每年定期舉辦示范培訓班,采取專家授課、召開研討會、實地走訪等多樣式地組織學習,市直屬兩新組織黨組織書記實現全覆蓋輪訓。
開展集中宣講。舉辦全市“兩新”組織黨組織書記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培訓班,教育引導廣大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緊緊圍繞實現“十四五”規劃的要求,統一思想認識,凝聚智慧力量。選派政治素養好、政策理論水平高、表達能力較強的兩新組織黨組織書記,深入六縣(市區)、朔州經濟開發區進行集中宣講。
開辦初心講壇。朔州市委非公和社會組織工委每兩月舉辦一次初心講壇,把黨史作為生動教材,把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作為重要內容,由市級以上示范點的“兩新”組織黨組織書記專題講授,引導“兩新”組織黨員、干部、職工發揚黨的優良傳統,展示新時代共產黨員風貌。
政治上激勵。推薦符合條件的黨組織書記作為各級黨代會代表、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人選,在市縣鄉換屆中,全市430名兩新組織負責人擔任“兩代表一委員”。
經費上支持。推動企業建立健全黨組織書記薪酬待遇保障制度,鼓勵黨組織給予黨組織書記和黨務工作者適當的工作津貼。市財政每年專列工作經費70萬元,支持示范黨組織創建工作。
陣地上保障。實施黨群服務中心聯盟建設行動,推動兩新組織廣大黨員職工活動經?;幏痘?。持續統籌規劃建設開放性、綜合性的園區黨群活動服務中心,投資350萬元的朔州經濟開發區黨群服務中心完成升級改造,為進駐園區的“兩新”組織黨組織書記開展學習培訓、主題黨日、“三會一課”、文體健身等活動免費提供場所。市區范圍內建成5個黨建工作指導站,有效解決了兩新組織黨組織無場所、有場所不達標、開展活動難等問題。
隨著“四維同步”工作機制的不斷深化,全市非公領域黨建工作責任制得到有效落實,兩新組織的影響力有效提升,非公經濟組織黨組織覆蓋率達92.88%,社會組織黨組織覆蓋率達94.53%。兩新組織黨組織書記始終堅持向中心聚焦、為大局聚力,認真宣傳貫徹黨和國家出臺的穩企惠企政策,廣泛開展“為企業解難題”主題實踐活動,監督指導企業依法用工,構建和諧勞資關系,有力促進了企業的健康發展,達到了政治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,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,建設現代化的塞上綠都作出積極貢獻。